用户名 密码 注册
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
归档频道> 汽车> 评论

一锤定音:吉利拿起法律武器维权

2011-11-28 10:00:11 来源: 本人从事汽车
中国日报 - 生活 +加关注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字号 T | T

上周国内汽车圈最大的新闻不是广州车展,而是吉利汽车面对媒体的虚假报道和恶意中伤,拿起法律武器奋起维权,迫使对方不得不道歉认错。

媒体道歉十分罕见
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《证券市场周刊》发表《李书福危局》一文,并无经济原因。但是,这一虚假报道对吉利汽车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。

面对《证券市场周刊》虚构事实和数据,恶意中伤,吉利汽车不是忍气吞声,花钱买平安,而是三管齐下,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。一方面授权律师事务所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同时发表公开信澄清事实真相。另外,向《证券市场周刊》的上级主管部门全国工商联反映情况。

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,11月22日,《证券市场周刊》发表致歉声明。声明称:“本刊2011年11月12日第41期刊发封面报道《李书福危局》一文,内容严重失实,违反新闻纪律。对于本文给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李书福先生造成的严重伤害,本刊诚恳表示歉意。”

本人从事汽车报道十余年,媒体公开向汽车企业道歉,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。

花钱买不来平安

记得前几年北京车展(微博)前夕,河南某地因吉利出租车质量纠纷闹上法庭。某媒体得知后如获至宝,立即组织报道。吉利汽车回应该报,说等法院判决后该怎么报就怎么报。该报执意不从,非要在车展前夕见报,还威胁说要让参加北京车展的每个人都看得到。吉利汽车被逼无奈,只好以高出好几倍的价格在该报登了一个版的广告,方才息事宁人。

目前,国内和汽车有关的网站有6万多个,和汽车有关的平面媒体也有上千家。其中一些既没有发行量和流量,也没有影响力的报纸杂志和网站,其生存之道就是敲诈勒索。把敲诈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。

有人说,在消费者面前,汽车企业是强势群体。可是面对媒体,车企变成了弱势群体。近年来,不少车企遭遇不良媒体的虚假报道或敲诈勒索,大多是忍气吞声,花钱摆平。顶多反映到媒体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。

敢于拿起法律武器,和媒体的虚假报道叫板的,吉利汽车是第一家。吉利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,具有标杆性意义,也为其他被虚假报道和敲诈勒索所困扰的企业,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。

面对群狼,花钱是买不来平安的。你喂饱了一只狼,会有成千上万只狼扑过来,你喂的过来吗?

作为汽车企业来说,一方面,要虚心接受媒体善意的批评和舆论监督,另一方面,对一些不良媒体的恶意攻击和敲诈勒索,不能一味忍让,而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
一些不良媒体和网站敲诈勒索汽车企业,其实质是敲诈勒索消费者。汽车企业被迫付出的费用,都会进入汽车成本,最终买单的是还是广大汽车消费者。因此,每一个消费者也要奋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和敲诈者进行不懈的斗争。

已有33282条与吉利汽车 敲诈勒索 李书福危局相关的微博 参与讨论


编辑: 中文娱乐实习 标签: 证券市场周刊 敲诈勒索 吉利汽车 汽车企业 法律武器
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(点击查看)
...
用户名 密 码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中国日报保持中立。
...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300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车模趣图 更多>
...
...
...
...
国外改装
 
 
汽车资讯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