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名 密码 注册
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
归档频道> 汽车> 用车> 常见问题

莫让“汽车三包”成为不良车企的保护伞

2013-01-17 10:09:12 来源: 中国青年报
中国日报 - 生活 +加关注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字号 T | T

如果说我国的“汽车三包”规定对待消费者更“刻薄”,是考虑到国内自主品牌压力过大,尚可谅解的话,那么一些明显偏向厂家的有争议条款,则是跨国车企规避责任的最佳渠道。

在“汽车三包”规定的第六章“三包责任免除”里,易损耗零部件由生产者明示,质量保证期也由生产者规定,有瑕疵通过“书面告知”即免除责任。最让人疑惑的两条是,消费者自行处置不当而造成损坏的;因消费者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、维护、修理产品,而造成损坏的,可免责。这些界定由谁说了算?如果照一些厂家惯用的伎俩,中国油品质量和交通拥堵恐怕都要成为免责条款中的“不可抗拒因素”了。

以往,在出现产品质量纠纷的时候,车企逃避责任最常用的托词就是“车主用车不当”、“不正确驾驶或操作失误”、“未在4S店保养”等,而出现群体质量纠纷时,则会将责任归于“中国车主使用习惯不好”、“中国路况不好”、“中国油品差”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绝大多数消费者不相信这些借口,更有律师掌握足够证据为“蒙冤”的消费者翻案,但我们的“有关部门”却宁可站在企业的一边。也难怪有人说“汽车三包”规定聊胜于无,当厂家话语权竟大于执法部门的时候,法规的漏洞和可协调内容或许就是为了规避责任而存在的。

这不,“汽车三包”规定甫一出台,就有专家说了,消费者买车的时候,建议首先要随大流,买保有量比较高的,最起码销量比较高的某某“合资品牌”,这样会更有保障。这让人们明白了,“汽车三包”规定熬了11年才浮出水面,不仅保护不了自主品牌,还让合资品牌获得了更多的超国民待遇和话语权。如果有关部门始终站在车企的角度考虑问题,出现质量纠纷先为车企说话,并设置繁琐的申诉障碍让消费者“知难而退”,“汽车三包”也只能成为不良车企的保护伞。

上一页 1 2 下一页

相关报道


编辑: 张瑨瑄 标签: 汽车三包 三包 车企 群体质量 汽车厂家
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(点击查看)
...
用户名 密 码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中国日报保持中立。
...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300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车模趣图 更多>
...
...
...
...
国外改装
 
 
汽车资讯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