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调重弹 低空开放

2012-12-21 16:41:27 来源: 中国日报网
中国日报 - 生活 +加关注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字号 T | T
通航发声

直至20世纪末,通航业内并没有太多不满声音。1990年以前,整个行业处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,为数不多的飞行都是为了执行国家任务。农林打药、灭蝗、救火,统归于政治任务,飞行方和审批方只是以不同方式服务于国家利益。

绝大部分通航飞机仍在民航直属企业飞行大队名下,20世纪80年代的民航也是政企合一。根据1984年国务院、中央军委颁发的《关于使用飞机执行各项专业作业任务的规定》,飞行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,包括野外起降点,可以按自己实际需求选定。  

改制之后,情况发生了改变。随着民航政企分开,通航也由吃国家财政饭转为面向市场。大多数飞行作业由国家行为变成了市场行为,飞行方与审批方分歧乍现。  

但在转型初期,由于大量从业人员转向前途更为平坦的民航运输业,通航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急剧萎缩,并于1995年陷入谷底。“当时企业生存都是个问题,”1997年入行的现任民航总局通航处副处长靳军号回忆说。  

此后,民航局出台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,对通航产业予以扶持。一些国家部委、航空制造公司以及地方政府也陆续成立通航企业。尤其民间投资大量进入这个行业之后,市场化顺利完成,行业重现生机。  

迅速壮大的产业背后,利益博弈也愈发显性化。一头面对扩展市场的压力,一头面对束手束脚的管制,通航企业感受到夹缝中的生存难题,对空域管理改革的诉求渐渐提高调门。  

据靳军号观察,2000年以后,来自通航业以及民航、航空制造部门的呼吁越来越集中。2003年成为一个节点,当年出台的《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》是对各种呼吁的一个回应。制定条例的初衷,是要把空域当成国家资源来开发利用,这是认识上的一个突破。  

靳军号说,管制条例最大的一个亮点,是提出   “临时空域”的概念,即允许飞行方在一定范围内、相对较长时间里,一次申请一次审批,而多次使用。但审批层级体制并没有太多不同,反而更加强调了军队的管制权限,实际运作中也没有太大改变。

这个条例的出台拉开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序幕。此后数年间,改革试点被提上议程。“十五”期间,空管委提出《2010年完成我国空域分类的目标》。对空域进行合理分类,是低空开放的核心内容。  

民航局内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,改革试点的调研工作主要由空军司令部管制部门负责,后者在2008年底左右形成大体思路。2009年,在空管委的安排下,民航作为成员部门参与数次研讨,提出完善意见。  

空管委办公室一位人士近日表示,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“三季度应该会出来,(出来)之前不好多说什么”。  

另一位民航空管部门参与研讨的内部人士透露,对最终方案仍有较多保留意见,比如空域的三类划分等等,但“具体细节不方便对外说”。  

诡异的是,通航企业作为最大的利益相关方,热情似乎不高。记者接触到的几位通航企业人士都不持乐观态度。北京地区一家通航公司的运营负责人说,“北空给我们发来过意见征求书,我们基本没提什么意见。”


作者: 邢宇 编辑: 田晓璇 标签: 老调 重弹 低空 开放
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(点击查看)
...
用户名 密 码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中国日报保持中立。
...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300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...
精华点击